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 资料君
-
31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19-12-26 20:18:08
文档简介:
第Ⅰ卷 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孔子著《春秋》旨在 A. 匡正封建秩序 B. 有闻必录 C. 道德教化 D. 彰显儒学地位 【答案】C 【解析】材料“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 《春秋》”说明孔子著《春秋》坚持恢复社会秩序,惩恶劝善,这说明孔子写《春秋》旨在 道德教化,故 C 正确,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出匡正秩序和彰显儒学地位,故 AD 项排除。 2.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 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A. 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 统一成为诸子共识 C. 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 诸子认同民本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仁者无敌于天下”“一同天下”“一心定而王天下”“令行禁止于天下”表 明各家纷纷阐述如何定“天下”,天下一统成为各家的共识,故 B 项正确;各家分别强调 “仁”“同”“心定”“令”,主张不同,故 A 项错误;儒家地位提高是在西汉,故 C 项排 除;材料叙述了各家对定“天下”的看法,道家和法家不能体现民本思想,故 D 项排除。 3.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时期教育系统的形象说明。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私学开始兴起 B. 古代教育体系完善 C. 儒学教化功能被强化 D. 书院得以兴盛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育分官学和私学两部分,其中官学中有“太学”等,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武帝时期的教育;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 上占据统治地位,儒学的教化功能加强,故 C 项正确,B 项排除;A 项是指春秋时期的孔子, 不符合题意;D 项是从宋朝开始兴盛的,排除。 4.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经典话语的解释权力,排定三 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世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B.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C. 理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