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
- 资料君
-
3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共 2 页(0.03 M)
-
2020-01-02 14:18:44
文档简介:
巨人和孩子
第 2 课时 一、导语 叶圣陶曾说过:“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可见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是多么重要。 这一课我们将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品析文章的语言。 二、探究文章的结构,欣赏文章神话般的情节 1.关于结构切分。 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并讲清理由。教师可从花园有几次春天上加以引导。 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为课文的重点。 第一部分(1~2 段):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 段):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花园,从此花园只剩下肆虐的冬天。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 用神话般的情节, 形象地写出了巨人由于自私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并且巨人威力再大对此也无可奈何。意在告诉读者:人们会为自私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部分(11~22 段):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也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巨人看到由于孩子们的到来, 花园里又出现了春天的景象, 而大受感动, 幡然醒悟: “现 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场所。”作 者写得起伏有致,因为孩子们并不知道巨人已经变好了,见到巨人“吓得都逃走了”,花园 立刻又“回到了冬天里”。富有戏剧情节的是只有一个小男孩没有跑,这是因为“他的眼里 充满了眼泪,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接着写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 孩子放在树枝上”。由于他把孩子放到了树上,“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 枝头放声欢唱” 使巨人尤为感动的是, 。 “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 亲吻巨人的脸” , 其他孩子也不再害怕巨人,“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写得真切感人。作 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写出了巨人的改变是那么的真诚和彻底。 三、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师指定范围,明确品析的角度,让学生讨论。可设计以下问题带动学生) 1.提出思考问题 第 2 段写巨人不在时的花园,措辞有何特点?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很有特色? 第 8 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效果?文中还有哪些运用修辞的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2.讨论后明确 关于第 2 段的重点品析: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十分注意语言与修辞的使用, 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 写巨人 不在时的花园:青草是“绿茸茸的”;花朵是“粉扑扑的”;果实是“累累”的,用叠音词 表现出了一种欢乐喜爱之情。表现巨人的自私,则用了“粗声粗气地吼叫”。写巨人改变态 度之后到花园去,用的是“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悄悄”和“轻轻”这两个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