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121教育文库

上传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初中 > 八年级下册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回延安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回延安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还剩... 页未读,继续阅读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 ...

¥ 0 元,已有0人购买

免费阅读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 1 元,已有0人下载

付费下载
文档简介:

122回延安回延安《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1.第三节,主要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读了这一节,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1)环境的烘托、渲染,说明延安人的热情、好客;(2)选取有代表性的老爷爷、中青年和小娃娃三代人的典型,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3)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方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侧面反映谈话双方的情投意合,谈话内容的丰富异常。2.“母亲延安换新衣”,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1)用“换新衣”写延安的变化,是拟人手法,这样写,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感情。(2)在具体描写延安变化时,作者选择典型的材料,用排比、铺陈、复叠的手法,一个“新”字,便跃然眼前。3.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这是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的功绩,歌颂党和党的领袖。这样,越发突出了延安的“特殊性”即“个性”,又能进一步表达作者热爱延安的原因。读者读到这里,对于延安在革命史上的地位,怎能不油然而生敬意!但是,这样写,并不是标语、口号式的,作者赋予革命历史以色、形、光的鲜明形象,将红旗、脚印、灯光等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写入诗中,我们读起来,毫无枯燥、说教之感,相反,在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无比巨大,跟着党,沿着党指引的道路,星星之火,定能燎原。4.诗歌的结尾两句是:“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首诗是1956年3月9日于延安写的,当时作者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问题呢?(1)“再回”,是紧扣开头和题目中的“回”字。从“回”开头,又回到“回”字,首尾呼应。(2)虽然作者还未离开延安,但离开延安是势所必然。作者怎能舍得呢?因此,用了这样的富有浪漫色彩的结尾,来表示诗人与延安的无法分割的感情。(3)这样的结尾,还包含了作者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见。因此,人虽未离,思想已飞到了将来,诗人顺着历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预见了未来延安的更为动人的情景,因此

书山有路
书山有路
  • 6253

    文档
  • 638.73

    金币
Ta的主页 发私信

6253篇文档

评论

发表评论
< /3 > 付费下载 ¥ 1 元

121教育文库

Copyright © 121教育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6009888号-4     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1057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