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 资料君
-
2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共 17 页(0.45 M)
-
2019-12-25 21:03:58
文档简介: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答 案涂在答题卡上。 1. 1948 年, 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 《世界人权宣言》 第一条“人 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 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 仁 【答案】A 【解析】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 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 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仁, 故选 A;“礼”是指西周等级名分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 A;“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 举动,排除 B;“信”是指诚信,不欺骗,排除 D。 2.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君主专制集权 【答案】A 【解析】君主掌握的是核心权力,而大臣则是配合完成,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君主的专制集权, 故 A 项正确。材料表面上是君臣配合共理朝政,但该项只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并未反映其 实质,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出君权已兼并相权,故 C 项错误。该项也只是对材料所述 的现象描述,并非实质内容,故 D 项错误。 3. 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 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 之。”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A. 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C. 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天下的黎民百姓的存在,不是为君主服 务的;相反,天下人所立的君主是用来为百姓服务的。荀子和董仲舒一直是强调重民,这两 句话都是强调“以民为本”。但是董仲舒更加强调对政策的要求,要求君主施行德政,这就 B. 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D. 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B. 君臣共理国政 C. 君权兼并相权 D. 君臣分工明确 B. 义 C. 礼 D. 信
对君主的暴政有所制约。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C 选项与材料不符;D 选项违背了新儒学 的本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新儒学 4. 李泽厚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 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