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 名字加载中
-
2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共 6 页(0.15 M)
-
2019-12-28 16:44:37
文档简介: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 9 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 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铜斝。 另外在该遗址也发掘了不少铜渣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 A.旧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B.新石器时代 D.铁器时代
2.史学家白寿彝指出: “周初的封诸侯、建国姓,就是把氏族组织扩大为政治组织,也就是 氏族组织变成国家机关,奴隶主贵族通过宗法制度,建立了一套周密的统治网。 ”这说明 A.周初中央集权具有血缘关系特点 C.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B.氏族部落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 D.周王的分封强化了氏族部落组织
3.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 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C.汉代 B.秦代 D.唐宋时期
4.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 ( 冯天瑜等著) ,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其“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是 A.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C.贵族没落, “士”阶层活跃 B.分封制崩溃,宗法制瓦解 D. “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5.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 “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 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
6.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 折。这种“转折”是指
A.用法家思想来取代仁政学说 C.吸收不同派别思想神化君权
B.宣扬君权至上维护专制统治 D.汲取佛道理论确立天理体系
7.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 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 需要 8.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 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 帝国” 。材料说明 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 B.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 D.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9.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贵族 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官僚政 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A.分封制的推行 C.郡县制的确立 B. “皇帝”制度确立 D.科举制的完善
10.徐天麟先生在《西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 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B.郡国并行制 D.实行察举制
11.唐初政权规定:民始生为黄,四岁至十五岁为小,男子十六岁至二十岁为中,二十一岁 至五十九岁为丁,六十岁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