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名字加载中
-
3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共 11 页(0.13 M)
-
2019-12-28 17:28:43
文档简介:
辽宁省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题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题,共 60 分) 1. 《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荀子说: “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 ” 王阳明则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这反 映了( A 锐 逐渐明晰 C 观 受到冲击 2. 《论语》中, “仁”字出现六十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孔子赋予“仁”以不同的概念: ‘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克制,可算作仁或者接近于仁;出于环境的需要,一个人牺 牲自己的生命,也叫做 ‘杀身以成仁’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仁的学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涵 C.体现了儒家思想广泛的群众基础 题 3.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 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 “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 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影响很深远 C.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的人伦关系 4.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 三任“稷下学宫” “祭酒” :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
-1-
) . 社 会 矛 盾 日 趋 尖
B.世界意识
.
天
下
和
合
的
天
下
D.华夷观念
)
B.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
D.孔子主张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
) B.儒家天命观思想
D.出现贵贱、主从
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 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争鸣现象的出现 C.推动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 社会转型的演进
) B.促进百家
D.助推新旧
5.班固《白虎通德论》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据此可知 东汉“三纲六纪”思想( )
A.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 主义的需要 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界观的养成
B.顺应了确立专制
D.注重谶纬神学世
6.萧公权说: “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 、 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 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谋取权位的需要 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推动反专制斗争 7.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