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30诗词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语文版
- 资料君
-
5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共 3 页(0.03 M)
-
2020-01-02 14:18:42
文档简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诗歌对“雪”的描写;理解“雪”与主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背诵诗歌,来理解雪与主题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诗歌对“雪”的描写,背诵诗歌 难点 理解“雪”与主题的关系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下面老师念几首诗,请同学认真听,并思考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及诗人: 出赛[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边塞诗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没有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组织, 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 但他们的诗作却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在盛唐的诗苑 里, 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象一朵盛开的奇葩。 它作为一种独立流派占据当时诗坛的一席之地, 不仅仅因为这时期他们创作数量的丰富,更是由于它描写了边疆的风情,表现征戍的艰辛, 战争的残酷以及围绕战争引出的种种矛盾, 无处不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 融注着慷慨 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 (二)边塞诗形成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 多彩的边塞诗歌。唐朝国力强盛,在这期间,各民族的融合、分裂,无不给当时社会以深刻 的影响。其中战争的影响尤为突出。当时唐朝与契丹、突厥、南诏,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 冲突,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 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诗人的注意力,当文人们看到浩浩荡荡开赴边塞的大 军,不时获悉从塞外传来的捷报,怎不会受到鼓舞?又怎能不激起他们心中强烈的创作欲
1
望?也正是由于这样, 一些诗人开始赴边塞, 去亲身经历战争的宏大场面, 接受战争的洗礼, 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触边塞的风土人情。边塞,这块过去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时又重 新产生了神奇的色彩,这里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风土人情,甚至季节的变化,山水情态都有 别于内地,引得诗人们兴致勃发,于是,大量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产 生了。 (三)岑参简介 岑参:(约 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出身仕宦家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