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17苏州园林第3课时教案语文版
- 资料君
-
5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共 2 页(0.03 M)
-
2020-01-02 14:18:47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
第 3 课时 (一)说明方法: (1)作比较 第 1 段: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 3 段: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第 5 段:将苏州园林与国外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 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体现了错落变化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 第 9 段: 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 具有古朴、 闲适的风格。 作用:通过比较,苏州园林的特征更突出了。 (2)打比方 第 3 段: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第 5 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用: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举例子 第 5 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第 6 段: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第 7 段: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 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第 9 段: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 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作用:使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直观。 (4)引资料 第 4 段: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作用:更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的准确性,离不开语言的分寸感。 1 语言表达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不仅”说明堆叠假山还是要有技术性的,只不过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更多的是 体现出“艺术性”。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说的。 2 有时语言表达得更肯定,毫不含糊。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三)说明顺序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 4 段中也有体现。
1
(四)迁移 1 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 寂寞” 2 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 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