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
- 名字加载中
-
11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共 3 页(0.14 M)
-
2020-01-02 15:04:32
文档简介: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 1 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 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 2. 通过经历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生能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 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 概括、 推理)。 通过讨论、 激励, 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合作、 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史的简介, 学生了解物理规律认识的过程, 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不迷信权威, 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具准备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实验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 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木块的运动需 要推力来维持。 于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来维持”。这种观点是否就一定正确呢? 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 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从静止?D →运动?D →静止的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 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1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学生阅读课本 P17“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分组实验: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 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 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记下每次小车停下时的位置。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1 2 3 推理 表面材料 毛巾 棉布 木板 光滑表面 阻力大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阻力为零 滑行距离 最短 较长 长 无限长
实验分析: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1)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2)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3)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