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教案新人教版
- 名字加载中
-
9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共 4 页(0.39 M)
-
2020-01-02 15:04:37
文档简介:
第1节 第 1 课时
杠杆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杠杆、认识杠杆五要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而归纳出 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物理兴趣,形成探究思维,有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杠杆平衡条件。 2.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教具准备 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匀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 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 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 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杠杆 来看一下羊角锤的工作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
1
1.硬;2.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 演示: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 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同时边说边板书课题。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 O 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 让学生按下图所示分别操作。
(1)分别按图甲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 提问:三次施加的力的大小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大小关系能回答出来) 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学生会回答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小。 (2)老师不加解释,再让学生按图乙所示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 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 F1>F2。提问:想一想,力的 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学生无法解释(必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过支点 O 作沿 F1、 F2 方向的直线的垂线段(这一点有些学生的知识准备可能不足,老师可先观察,若学生画得 很好,老师就略画一下,若不行,老师就得详细示范给学生看),并标上 l1、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