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不等式的解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 名字加载中
-
4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共 4 页(0.05 M)
-
2020-01-02 21:18:48
文档简介:
3 不等式的解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具体情境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 (2)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况中探索、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2)经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通过尝试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引导学生 体验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具有直观的优越性,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探索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 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 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究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概念; (2)探索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难点: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活动内容: 师: 我们已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它与等式的性质有何异同 点? 生:答(略).(多媒体呈现)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不等式的解的相关知识.方程的解的定义是什么? 生:使得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师: 换句话说, 方程的解是使得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类似地, 你认为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生: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不等式的解. 师:确实,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活动目的:让学生回顾前一节及相关内容,为本节课教学做好知识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 活动效果:进一步复习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 (多媒体出示)
1
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 10 m 以外的安全 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 0.02 m/s,燃放者离开的速度为 4 m/s,那么导火线的长度 应为多少厘米? 引导分析:设导火线长度为 x cm,燃放者转移到安全区域需要的时间最少为
x 0.02 ? 100 10 4
(s) ,导火
10 4.
线燃烧的时间为
s ,要使燃放者转移到安全地带,必须有
x 0.02 ? 100
>
解:设导火线的长度为 x ?M,由题意得
x 0.02 ? 100
>
10 4
,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得 x>5. 答:导火线的长度至少应为 5 cm. 活动目的: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有实际生活意义. 活动效果:学生讨论激烈,学习热情高,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作好 铺垫. (三)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想一想: 师多媒体出示. (1)x=-2,1,5,6,8 是不等式 x>5 的解么? (2)你还能说出几个不等式 x>5 的解吗?你认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