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 名字加载中
-
55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共 13 页(0.34 M)
-
2019-12-28 17:51:25
文档简介: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
时间:90 分钟 命题人:
一.选择题(40*1.5=60 分) 1.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 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 )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分数:100 分
2.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 、 豆 ”、“ 过 了 芒 种 , 不 可 强 种 ” 等 。 由 此 可 见 , 我 国 古 代 农 耕 文 明 ( ) 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对“陪臣执国命” ,曾哀叹“天下 无行,多为家臣” ,尽管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 家( ) B.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D.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A.主张世卿世禄制度 C.实践与思想相背离
4.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 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 的 ( )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核 心 观 点 应 是
A.清静无为
5.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 助不给” 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这一记载反映了 , 。 ( ) B.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A.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C.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D.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6.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 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 可 ( )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 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 知 , 他 们 都 强 调
7.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 集 体 撰写 的《 吕氏 春秋》 另 辟蹊 径, 对先 秦诸子 百 家的 思想 进行 整合。 这 反映 了 ( ) 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 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8.钱穆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提出?
评论
发表评论